来源:“教育之江”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19年8月5日
2018年以来,全省高校在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领域“放管服”和校务服务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方面积极作为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近日,“教育之江”推出系列专栏,看看全省高校典型的经验做法。
今天,一起看看浙江传媒学院如何推进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。
“六个先行”
以“跑改”助推学校系统性改革
浙江传媒学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、省教育厅关于落实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工作要求,提出“师生先行、桐乡先行、高频先行、体制先行、线下先行、服务先行”的“跑改”工作指导思想,以“一流治理、一流服务”为目标,全局谋划、全员参与、全力以赴,“跑”出速度“改”出实效。
撬动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
“跑改”工作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,但学校在系统推进改革工作中突出了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的创新性和自主性,不仅把“跑改”作为一项民生实事,更是与学校今年正在进行的优化机构设置、学院整合、学科专业调整、深化二级管理等综合性改革紧密结合,以“跑改”为支点谋划实施一批师生最期盼、发展最急需的改革举措,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。
学校高度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,制度优化与实体投入并重,形成了各层级的议事形式,搭建了协同联动、汇聚合力的“跑改”工作体系,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实质性“跑改”工作领导班子。学校党政负责人高度关注“跑改”工作进程,亲自过问重点难点问题,亲自协调具体事项。党委会、院长办公会4次专题研究“跑改”工作,“跑改”领导小组召开6次工作例会,跑改办召开20多次工作会议。
全面提升“三单一厅一网”建设实效
“跑改”工作在学校的执行层面思想统一,不是以职能部门的职权为出发点,而是以师生的办事体验为出发点倒逼管理机制的改革,突出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。线下解决最多跑一次,线上解决一次不用跑,线上线下服务事项实现融合发展。
以“三张清单”编制为契机,进一步厘清各部门权力边界,合理调整权力结构,优化权力运行程序,为学校同步推进机构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。以两校区师生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为抓手,探索多校区管理新模式,推动功能集成、服务集成,实现两校区各项管理业务的属地办理。以数据共享为支撑,重构校务服务网,下大力气解决已有的业务系统条块分割、数据不流通的问题,全力推进教务、学生、教师、科研、图书、后勤等数据中心的建设,致力于打通信息孤岛,真正实现数据共享。
多措并举实现初步成效
学校从“三单”梳理的基础工作做起,以标准化为切入点,统一主项名称、子项名称、试用依据、申请材料、办事流程、办事时限等。梳理了27个部门的责任清单518项、21个部门的审批清单150项和26个部门的服务清单232项,在此基础上梳理校务服务事项236项,其中高频校务服务事项33项。
学校跑改办采用和职能部门逐一沟通和跨部门协商的形式,对236条事项的流程进行一一确认,推动部门间规章制度的对接和流程整合再造,为实现网格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扎实前期工作基础。
建立了“我为‘最多跑一次’提建议”网络平台,召开了各个层面的师生意见征求会,面向师生共征集到对于学校发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122条。
系统谋划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、两校区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,积极推进与中国银行和海康威视的信息化建设合作,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档升级。
在实体师生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上,在原有两个校区学生事务大厅的基础上改建“最多跑一次”师生综合服务大厅,节省建设经费,压缩建设时间,又使原有的场地设施设备得到了更充分利用,同时多年来探索积累的运行模式、管理经验也得到了保持和继承。
增设自助补卡机和自助打印一体机等自助设备,已实现自助打印服务事项13个。
加大督查督办,启动追责机制来确保各部门切实推进改革,通过全程监控、专项督查,对具体“跑改”任务进行全流程跟踪督办,研究建立考评估机制。